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镇南村四组村民姚友顺一边从三轮车上卸下刚刚在镇里赶场置办的年货,一边向围着他打转的孩子们发糖果饼干,新年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腊味。
“以往在浙江建材城里打工,一到腊月就犯愁,回家要转几道车,还怕买不到火车票。娃娃在屋里天天盼,回来住个十来天又要走,做大人的心里不好受。”姚友顺拉着前来慰问的精准扶贫“尖刀班”班长陈勇说道:“今年不一样,村委会支持‘镇南合伙人’办起生态农庄,早把年货备齐了,家乡就业好,照顾老和小。”
姚友顺返乡就业,源于村里举办的“演唱会”。镇南村共有250户944人,青壮年大都出门打工,留守者多半是老人和小孩。为了让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县税务局驻镇南村精准扶贫“尖刀班”创作了“三棒鼓”《扶贫政策惠万民》唱词,共31小节682字,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齐心协力扶贫攻坚。
“扶贫政策多,蔬菜加种药,发展两茶和一果,长短两结合。所有补贴款,五千是上限,申报登记拍照片,验收就付钱。”又名“花鼓子”的曲艺走唱形式“三棒鼓”,流传江汉平原和鄂西南一带,是来凤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保留节目,传统唱本近130个,能即兴演唱的群众不计其数。
“以前扶贫政策宣传资料发了不少,真正有功夫学政策的人不多。反倒是这个演出热闹又有趣,五言四句押韵又好记,玩闹间就把新的扶贫政策搞清白了!”84岁的老党员吴金华说。
2018年,来凤县税务局5名干部组成精准扶贫“尖刀班”进驻镇南村,队员们起早贪黑走遍村里每户人家,详细了解镇南村的自然环境、群众需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很快完成了从“外来人”到“自家人”的角色转变。
趁着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的机会,来凤县税务局精准扶贫“尖刀班”梳理出返乡人员名单,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推荐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陆续帮助20余人返乡就业、创业,村里新发展油茶229亩、红薯100.7亩、蔬菜50亩,建成3000只土鸡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顺利通过省级预脱贫评估。